💞付出太多,把孩子养成只会索取的“白眼狼”
💞“人是不会记住翻山越岭来看你的人,人只会记住自己翻山越岭去见的人。”
💞为什么父母再怎么对孩子掏心掏肺,孩子都没有感恩之心。其实,孩子对父母感情凉薄,不是因为父母不够“爱”孩子,而恰恰是因为,你付出太多,而孩子接受的太少。
💞父母要守好为人父母的尺度,我们不是孩子,不能替孩子决定一切,安排一切。否则,孩子就会变成父母手下的傀儡,失去自己的个性乃至整个人生。
💞教无定法,教育要得法。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同一套教育方式,应顺应孩子的个性与特点,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道路。
💞没有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,也没有最好的养育方式。所有父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。
💞父母付出一切,苟且前行,只为让孩子活得光鲜亮丽,但孩子最后却变成冷漠自私的“白眼狼”。
💞教育家马卡连柯说:“一切都给孩子,牺牲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,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。”
💞所谓“升米恩,斗米仇”,不断地付出甚至牺牲,是换不来等价的情感回馈的,甚至还会把孩子养成仇人。
💞父母是一个守望者,三分点悟,七分等待,在管和不管之间守护。让孩子勇于尝试,主动挑战,在实践中养成独立、自信、勇敢等宝贵品质。
💞父母守望孩子,尽早为孩子布局,慢慢施加影响,默默滋养天性,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,就是教育的圆满。
很多父母对孩子干涉太多,这是在不断压缩孩子的成长空间,不断绞杀孩子的自由意志,不断泯灭孩子的尊严和独立意识。
很多时候,父母通过不同的方式,施展自己的控制欲,不停地控制孩子,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,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父母,甚至我们有时候不小心就在做这样的事。
曾奇峰老师说:父母会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创伤,从而把孩子培养成最理解自己的人。这句话多么触目惊心呀,我们希望孩子和我们有不一样的人生,有更多的幸福,可看到孩子幸福我们又忍不住嫉妒孩子的快乐,潜意识里会破坏她们的幸福。
有的父母喜欢用内疚感控制孩子,让孩子内疚自责,希望孩子内疚自责,可这背后藏着的真相是父母利用“清白感”把自己置于关系的高位。用内疚感控制孩子。这样的孩子,长大了以后就会有很多的愤怒,出现各种问题。
听了这节课,真的觉得特别受益,感谢于老师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反思,特别棒的课!!
从小不被看见。背否定打击。讨厌这样。可是发现自己成了这样。听完课感触很深。很后怕。如果我不改变。孩子就是下一个我
💞爱若太满,令人窒息。
💞对自己极尽亏待的妈妈,不仅让自己活得疲累,也丝毫唤不起孩子的感恩之心。
💞相反,孩子甚至会因此养成理所当然获得的习惯,容易在物质上索求无度。善待自己,并不是鼓励妈妈追求奢侈,而是应该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不亏待自己。
💞当妈妈不再以孩子为中心,孩子才能将他们的视线投注到妈妈身上,懂得体谅,懂得感激。
💞作家苏芩说:“女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,都是亏待出来的。”
💞生活中有太多的妈妈,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生活,常常亏待自己: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,哪怕自己再辛苦,也要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。
💞然而,从不善待自己的妈妈,也无从得到孩子的尊重和感激;相反妈妈苛求自己的贫瘠气场,还常会令整个家庭氛围窒息。
💞生活也许会带来焦虑,但懂得富养自己的妈妈,能够用良好的精神面貌,自信阳光洒脱的状态成为孩子的榜样。
💞妈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,尊重自己,才能潜移默化教给孩子“如何爱”的能力。学会爱,则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幸福力。那些自残、自杀、无法走出家门的孩子,妈妈回看自己,你幸福吗?
💞从什么时候开始,你把乖巧懂事的孩子弄丢了?为孩子全心全意付出,孩子的心却离你越来越远……直到白天难过叹息,夜里撕心裂肺痛苦。可你是不是依然执着地想我要去改变孩子!但是你越努力,孩子离你越远……
💞请你重新思考:
💞你这样的“爱”孩子喜欢吗?承受得起吗?“牺牲”的母亲,会让孩子有压力,无条件牺牲,必有无条件的执着。你付出了,就必有期待,可是当孩子无法按你期待成长的时候,你会以更加猛烈的“爱”摧毁孩子幼小的心灵……
💞没有一个孩子承受得了你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他身上。他会逃离,会抗拒,会窒息。为了成就孩子牺牲自己,这样的想法本身对孩子和父母本身都是很危险的。
💞不要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缺点上、问题上,批评、指责,纠错那不是爱,孩子更需要被尊重、被接纳和被理解。“棍棒教育”不是教育的本质,只会让孩子无法呼吸。不要把生活过成除了孩子你一无所有,这种把希望寄托给别人的人生,没有好结果。
💞真正接纳孩子,才能成就孩子。
💞生活中有太多的妈妈,总是放不下培养一个完美孩子的执念。当一个妈妈对孩子寄托太多,其实是在内心深处无法与自己和解。
💞妈妈与自己和解,才能敞开胸怀接纳孩子的平凡,由衷给孩子信心:你也许不是最棒的那个,却是妈妈眼里的唯一。
💞放下对完美的执念,将豁达传递给孩子,成为他一生最受用的东西。也许成就的不仅仅是孩子,更是妈妈自己。
💞唯有先学会爱自己,接纳自己,才能够爱孩子,爱这世间的所有一切。当你不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,教育其实也在悄然发生。